公司理财

公司理财最新快讯,36氪聚合所有公司理财相关的新闻快讯,并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
本次共找到 30 条【
公司理财
】相关快讯
市场走出低谷稳步回暖,超4000只银行理财产品净值翻红
据统计,一季度,银行理财产品净值持续修复,超过4000只理财产品净值回升至1元以上。不过,理财市场整体向好之际,权益类等高风险的产品净值波动仍然剧烈。受访人士认为,目前理财公司对权益投资的仓位把控相当谨慎,但长期来看,通过权益理财增厚银行理财收益是大趋势,理财公司应抓紧加强投研、人才等方面的建设。(上证报)
2023-04-14
理财产品再现提前“退场”
据不完全统计,华夏理财、交银理财、盛京银行、宁银理财等多家银行及理财公司近期宣布提前终止部分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是银行及理财公司在积极适应“真净值”所呈现的新市场特征,但也造成了部分投资者对机构产生不信任情绪。“提前终止产品能够帮投资者及时止损,避免后续更大伤害,有利于保护投资者权益;理财公司可为投资者选择更稳健的替代产品,创造更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一位银行理财人士称。(上证报)
2023-03-24
合资理财公司露“家底”,资产结构差异大
日前,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高盛工银理财4家合资理财公司2022年下半年理财业务报告披露完毕。数据显示,4家公司资产结构差异较大,汇华理财、施罗德交银理财的固收类资产占比较高,贝莱德建信理财、高盛工银理财的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上述4家合资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759.40亿元。(中证网)
2023-03-15
银行理财频降费,投研能力是关键
随着银行理财市场竞争不断加剧,调降理财产品的相关费用已成为机构比拼的重要手段。2月以来,平安理财、光大理财、中银理财、招银理财等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紧抓“开门红”窗口期,频发产品费率下调公告,包括降低销售管理费、取消短期赎回费等,甚至部分费用直接变为零。业内人士表示,这是银行理财公司应对资管行业激烈市场竞争,更好地吸引和服务客户的表现。未来投研能力或将成为银行理财公司安身立命之根本。(中证网)
2023-02-24
银行理财公司出手自购,债券市场企稳可期
记者12月12日从多个信源独家获悉,近期已至少有3家银行理财公司通过自有资金购买旗下理财产品,部分公司还有望投入更多资金购买旗下产品。业内人士表示,银行理财公司自购旗下产品,一方面是为了提振投资者信心,与投资者共进退。另一方面,理财产品达到了适合“入手”的时机。展望后市,业内人士认为,利率继续大幅上行的可能性不大,债券市场企稳可期。(中证网)
2022-12-13
中信证券:预计三类机构将在养老金融领域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
中信证券表示,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启动实施,公募机构、理财公司、保险机构肩负着助力实现养老资产保值增值的重要使命。公募机构具备较强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权益投资能力,在目标日期策略、投顾业务方向具备增长空间;理财公司具备销售渠道、客群偏好的优势,可投资产类别丰富,可引入收益平滑机制降低波动;保险机构产品附带多元化保险属性,能够对抗长寿风险,可保证最低收益且组合间可以自由转换。预计三类机构将在养老金融领域走出差异化发展之路。(证券时报)
2022-11-28
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36氪获悉,据银保监会官网,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一级资本净额超过1000亿元、主要审慎监管指标符合监管规定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和具有较强跨区域服务能力的城市商业银行,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已纳入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范围的理财公司,可以开办个人养老金业务。
2022-11-18
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完毕,9家银行理财公司管理规模超万亿
随着上市银行中报披露完毕,银行理财公司截至6月末的管理规模已基本确定。据梳理,在已披露相关数据的24家银行理财公司中,已有9家公司管理规模超过万亿元,其中招银理财、建信理财管理规模分别达2.88万亿元、2.05万亿元。(中证报)
2022-09-04
看好A股长期投资价值,合资理财公司悄然加仓
合资理财公司正成为A股市场的重要参与者。最新数据显示,首批合资理财公司——汇华理财、贝莱德建信理财和施罗德交银理财正在不断升级产品和配置策略。3家理财公司一致看好A股未来机会。9月1日,贝莱德建信理财在致贝盈A股新机遇1期投资者的信中称,A股整体估值水平较低,具有中长期配置价值。贝莱德建信理财表示,相信在宏观经济企稳和修复的催化下,企业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也会逐步回暖,A股市场未来上升空间充裕。(上证报)
2022-09-02
银保监会:要求理财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审慎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
中国银保监会发布《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办法》坚持问题导向、行业对标、风险底线和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原则,要求理财公司建立全面、制衡、匹配和审慎的内控管理机制和组织架构,强化理财业务账户管理,完善投资决策分级授权机制,健全交易全流程管理制度,实行重要岗位关键人员全方位管理,加强关联交易管理与风险隔离,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充分发挥内控职能部门和内审部门的内部监督作用。(第一财经)
2022-08-25
银行理财公司看好下半年权益类资产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末,农银理财、中邮理财、信银理财、南银理财权益类资产投资余额均超过100亿元,分别为1139.79亿元、296.01亿元、115.79亿元、100.45亿元。展望下半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表示,当前A股估值已较为接近历史谷底,向下风险有限,未来估值有望继续修复,今年下半年将继续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并适时发行权益类产品。(中证网)
2022-08-22
首批合资理财公司产品到期,八成收益率低于基准
受今年上半年股市及债市波动等因素影响,银行系理财产品曾一度超千只产品跌破净值。对于部分主打“固收+”产品的合资理财公司而言,今年上半年日子属实“不好过”。截至昨日,首批到期的合资理财公司产品共有23只,其中有八成实际收益率低于业绩比较基准。据梳理,未符合收益预期的产品中,实际收益率在1.8%-2.74%之间的占大多数,共有13只,低于预期收益1.67至2.55个百分点;收益率在3.09%-4.02%之间的有5只。(证券时报)
2022-07-26
华策影视回复问询函:现金流充足、项目储备丰富
36氪获悉,华策影视发布年报问询函回复公告称,截至2022年6月底,公司货币资金及理财余额约46亿元。自2018年起,公司所处的文化影视行业进入调整周期,公司及时对发展战略进行调整,从追求收入和规模转向追求现金流和运营效率,公司2021年营收、净利润、经营性现金流均实现正增长,目前现金流充足。项目储备方面,截至2021年末,公司前25大版权占总额51%,公司进行中及储备项目超25个。
2022-07-22
银行理财亮点频现,投研能力成立身之本
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已逾半年。全面净值化转型的理财产品在经历今年初的“破净潮”之后,近期整体表现回暖。上半年,多家银行理财公司积极开发创新产品,主题类理财产品发行火热。权益类投资方面,银行理财公司对上市公司调研频次较2021年同期显著增加。业内人士认为,加大对上市公司的调研力度,正是银行理财公司加强投研建设的重要表现。目前银行理财公司的投研能力还处在重塑期,未来提高投研能力将成为转型成功的关键因素。(中证网)
2022-07-05
券商有望代销养老理财?业内人士称短期制度突破可能性不大
对于“券商未来有望代销理财等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的消息,6月23日,一位长期研究养老金问题的人士表示,“我觉得短期内制度突破可能性不大,银行理财目前仅限理财公司直销和银行机构代销。”(21世纪经济报道)
2022-06-23
银行理财公司或迎监管部门现场检查,部分公司已开展自查
从多位银行理财行业人士处获悉,银行理财公司即将迎来银保监会现场检查。业内人士表示,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对于监管部门检查今年年初已有预期,预计内控合规是检查重点。据了解,目前已有银行理财公司开始自查。业内人士透露,今年4月银保监会就《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后,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曾召集各家银行理财公司开会。 (中证网)
2022-05-31
银行理财公司二季度调研次数远超去年同期,偏爱科技和消费
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以来,已有17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上市公司调研,合计调研436次(去年同期为184次),涉及240余家A股上市公司。从被调研公司所属行业来看,主要集中在半导体、电子元件、食品加工与肉类行业。调研之际,银行理财公司纷纷加大权益资产配置力度。5月,两只由银行理财公司发行的权益理财产品完成募集。展望后市,多家银行理财公司认为A股已具备中长期配置价值,建议均衡配置。(中证网)
2022-05-28
加强投研体系建设,银行理财公司密集调研
二季度以来,银行理财公司对A股上市公司展开密集调研。截至5月12日,数据显示,17家银行理财公司参与调研共计352次,数量较去年同期出现大幅提升。其中,招银理财调研次数最多,累计达91次。个股方面,兆易创新、迈瑞医疗等上市公司受到多家银行理财公司关注;行业方面,半导体产品、食品肉类与加工、电子元件、工业机械等板块成为银行理财公司的调研重点。(中证网)
2022-05-13
破净产品连日“零新增”,银行理财终于喘口气了
赎回施压,叠加季末冲存款等试点操作,多家理财公司的存续规模较今年年初高点有所回落。四家大行理财子公司的存续规模共计减少超万亿元。进入4月,银行理财迎来短暂的喘息。据Wind数据统计发现,银行理财产品“破净”数量已回落至两千只以下,且实现了多日“零新增”。另有国有大行理财人士透露,目前其所在理财公司的管理规模已回升至3月份的高峰水平。(证券时报)
2022-04-11
自购频频,银行理财提升市场信心
记者4月1日获悉,又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准备自购旗下产品,金额有望创业内新高。此外,有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已于日前自购旗下产品,金额超过4亿元。今年以来,为应对资本市场波动,银行理财公司通过降低产品费率、自购产品等途径传递投资信心。业内人士认为,管理人与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有利于强化投资者长期投资理念,也有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资本市场“稳定器”功能。(中证网)
2022-04-02
提振市场信心,银行理财公司掀起“自购潮”
中邮理财3月26日发布公告称,已投入自有资金约6.5亿元用于申购旗下管理的理财产品,并计划择机申购旗下管理的混合类及固收理财产品。此前,光大理财、南银理财相继发布自购公告。上述三家银行理财公司合计自购金额约13.5亿元。(中证报)
2022-03-28
去年赚翻了,七家上市银行理财子公司晒成绩单
据上海证券报,随着上市银行2021年年报相继发布,7家银行理财子公司年度成绩单也逐一揭晓。数据显示,2021年,交银理财、招银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管理产品规模大增,营收、净利也保持快速增长。部分理财公司由于上年基数低,去年净利猛增。(证券时报)
2022-03-26
已开业合资理财公司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
目前,国内共有4家合资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其中2家已开业运营。从这2家合资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来看,权益类资产占比较高。业内人士认为,加强权益类资产布局,有助于促进银行体系、资本市场和直接融资的对接,促进居民储蓄有效转化为资本市场的长期资金。(中证网)
2021-09-14
银保监会决定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
银保监会决定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自2021年9月15日起,工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武汉市和成都市,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和招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深圳市,光大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青岛市开展养老理财产品试点。试点期限暂定一年。试点阶段,单家试点机构养老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规模限制在100亿元人民币以内。(证券时报)
2021-09-10
贝莱德建信理财公司获批 将于中国开展理财业务
贝莱德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已获中国银保监会批准,将于中国开展理财业务。据悉,合资理财公司注册在上海,注册资金10亿元人民币。贝莱德拥有合资理财公司50.1%的股份,中国建设银行通过全资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40%,淡马锡持有9.9%。 (证券时报)
2021-05-12
交通银行: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获准筹建
36氪获悉,交通银行公告称,今日,本公司全资子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收到《中国银保监会关于筹建施罗德交银理财有限公司的批复》,同意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合资在上海市筹建施施罗德交银理财,施罗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出资比例51%,交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出资比例49%。
2021-02-22
首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在深圳开业运营
国内首家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建信理财有限责任公司昨日在深圳开业运营并举行了新品发布。该公司为中国建设银行的全资子公司,注册地在深圳,注册资金150亿元。建信理财的经营业务包括面向不特定社会公众公开发行理财产品,面向合格投资者非公开发行理财产品,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并开展理财顾问和咨询服务等。(深圳特区报)
2019-06-04
上市热今年明显降温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热情大不如前。Wind资讯统计显示,截至5月12日,A股3600余家上市公司中,共有859家公司持有各类理财产品规模合计达4317.16亿元,持有理财产品数量6582个。去年同期,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数量达1087家,认购金额合计6781.78亿元,持有理财产品数量合计8990个。(经济日报)
2019-05-12
美的发公告证实下属公司10亿理财产品存诈骗风险
日前有媒体报道美的集团下属公司10亿元理财资金遭诈骗的事件,美的集团今日在其公众号上发布声明称,公司下属合肥美的冰箱公司2016年3月购买10亿元理财信托产品,2016年5月通过内控日常核查发现存在诈骗风险并第一时间报案,目前侦查进展顺利,主要涉案人员正在或已抓捕归案,公司已收回部分委托理财资金,部分资产正进一步追缴中,预计整体损失可控。公司已对现存委托理财产品进行全面核查,未发现存在类似的问题。
2017-06-29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