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细胞

干细胞最新快讯,36氪聚合所有干细胞相关的新闻快讯,并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
本次共找到 19 条【
干细胞
】相关快讯
培育出完全合成小鼠胚胎
科学家首次在不使用精子或卵子的情况下创造了合成小鼠胚胎,使其成功地在子宫外生长。这些胚胎是在一个特别设计的生物反应器中发育的,完全来自培养皿中培养的。这项突破性实验由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进行,相关论文发表在1日的《细胞》杂志上,标志着人类首次在子宫外培育出完全合成的小鼠胚胎。这项研究有助于了解如何在发育的胚胎中形成各种器官,以及突变如何导致发育性疾病。(科技日报)
2022-08-04
新一代治疗企业“士泽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36氪获悉,近日,新一代治疗企业“士泽生物”宣布完成由红杉中国领投、礼来亚洲基金和启明创投共同投资的近亿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本次PreA+加轮融资主要用于关键技术平台的完善和加速多条研发管线的研发,临床级细胞治疗产品生产基地的建设。
2022-01-10
新一代治疗创新企业“士泽生物”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
36氪获悉,近日,新一代治疗创新企业“士泽生物”正式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启明创投和礼来亚洲基金(Lilly Asia Ventures)共同领投,道远资本、嘉程资本跟投,士泽生物天使轮股东峰瑞资本、元生创投、泰达科投全部追投。本轮融资主要用于士泽生物核心产品管线的研发和生产车间的建设。
2021-09-08
新一代治疗公司“士泽生物”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36氪获悉,新一代治疗公司“士泽生物”宣布已完成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领投方为峰瑞资本,跟投方为元生创投及泰达科投。据官方介绍,此次天使轮融资资金已经相继用于士泽生物研发中心落地,支持团队组建到位、启动关键研发实验等。
2021-06-23
张文宏:治疗对新冠疫情具有很好的前景
36氪获悉,昨日,“2021张江细胞产业国际峰会暨中国细胞治疗第二届年会”在张江科学城揭开帷幕。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表示,是一个新兴的领域,作为细胞治疗对新冠疫情具有很好的前景。但治疗价值不仅仅在于新冠肺炎,而更应该停留在重症肺炎,将来治疗的适应症要有所扩充。
2021-06-05
国家资源库获国内首张生物样本库认可证书
近日,第二届国家资源库创新联盟大会暨标准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向国家资源库颁发了我国第一张生物样本库认可证书;同时,中国细胞生物学会标准工作委员会发布了6项领域团体标准。(科技日报)
2021-03-22
科技部:在武汉有超过两百例患者使用治疗新冠肺炎
科技部生物中心副主任孙燕荣在发布会上表示,“治疗一直是高度关注的热点,在武汉完成了超过200例的治疗”,从目前看,用于临床治疗安全性良好,同时临床结果提示,一方面治疗可以通过改善肺部的炎症提高重症患者的救治率,同时重症康复期患者的肺纤维化方面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看到肺部病灶好转,呼吸功能得以改善。(澎湃)
2020-04-14
上海: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正式立项
据澎湃新闻记者从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获悉,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转化医学平台与斯微(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依托“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库与技术临床转化平台”课题子任务——mRNA合成平台成果,快速推动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研发。近期,该项目已紧急完成立项备案。(澎湃新闻)
2020-01-28
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培养20天产出5克
11月18日,南京农业大学“国家肉品中心”称,中国第一块人造培养肉诞生。该人造培养肉重达5克,是使用第六代的猪肌肉培养20天而成,由周光宏教授带领团队完成。(证券时报)
2019-11-20
华人科学家开发突破性平台,打开人类发育“黑盒子”
9 月 12 日,Nature杂志发表了密歇根大学傅剑平教授团队的一项最新成果,傅剑平及同事开发了一种可以成功模拟人类胚胎着床后关键过程的系统,这是一种用于培养人体多能的受控环境,它可以提高合成模型系统的效率和可重复性。(DeepTech深科技)
2019-09-13
我国研制成功世界首台全自动诱导培养设备
国家重大科研装备项目“全自动诱导培养设备” 顺利通过验收,这标志着世界首台全自动、大规模、规范化的诱导生产系统研制成功。该设备在基础研究、新药研发、神经损伤修复、组织器官再生等领域有广阔应用前景。(央视新闻)
2018-05-15
同济大学研究团队实现人类自体肺移植再生
患者支气管刷取出几十个,在体外扩增数千万倍之后,移植到肺部病灶部位;经过3至6个月的增殖、迁移和分化,逐渐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气管结构,进而完成了对患者肺部损伤组织的修复替代。同济大学左为教授研究团队利用成年人体肺移植技术,在临床上成功实现人类肺脏再生。(新华社)
2018-02-11
台科学家发现多能“开关” 有望推动再生医学研究
台湾科学家一项研究发现,人类多能中的环形RNA具有调控维持与分化的功能,这一研究有望推进再生医学及创新医疗技术。在3日召开的发布会上,台湾“中研院”细胞与个体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郭纮志介绍了其团队的这一发现。这一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自然通讯》上。(新华网)
2018-01-03
国内首个通用标准发布
据上海证券报报道,11月22日,国内首个通用标准《通用要求》由中国细胞生物学会生物学分会发布。《通用要求》围绕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关键问题,明确了的供者筛查,组织采集,细胞分离、培养、冻存及检测等方面的通用要求。生物学分会会长周琪院士表示,该文件的出台将推动行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对促进转化研究等方面有重要作用。
2017-11-23
中国首个通用标准发布
中国细胞生物学生物学分会会长周琪院士今日宣布《通用要求》正式出版发行。该标准围绕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稳定性等关键问题 , 建立了的供者筛查、组织采集、细胞分离、培养、冻存、复苏、运输及检测等的通用要求 , 将有力地推动领域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中国网)
2017-11-22
献血时代将结束?科学家用患者皮肤细胞培育血细胞
据外媒报道,目前,科学家一项创新研究可基于患者皮肤细胞培育出血细胞,未来有望结束献血时代。科学家首次使用胚胎培育制造人类血液细胞,胚胎有能力发育形成人体各种组织。他们使用老鼠作为活体细胞工厂,制造的血液可以生成4种类型的血液细胞。这意味着有可能能为患者订制匹配的血液类型,尤其是那些失去造血功能的白血病或者化疗患者。
2017-05-26
美制造出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白血病治疗或现曙光
英国《自然》杂志5月16日发表了两项研究重要进展,美国科学家成功将人体多能和小鼠内皮细胞转化为具有造血功能的细胞。最新成果距离在实验室内制造出造血(HSC)又近了一步,对细胞疗法、药物筛选和白血病的研究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17-05-18
我国首批临床项目研究启动
4月11日上午,我国正式备案的首批两个临床研究项目——“人胚胎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治疗帕金森病”和“人胚胎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治疗干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式启动。专家指出,两个临床研究的开展,为治愈许多难治性疾病翻开崭新的篇章,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2017-04-12
3D 打印获新突破,可打印病人自己的
近日,英国爱丁堡Heriot-Watt大学的科学家们公布了他们在3D打印领域获得的一项新突破,这一成果可能导致针对患者自身特点单独定制药物的给药方案。具体来说,他们建造了一台能够打印来诱导的3D打印机,而这些主要来自病人自己的细胞。研究团队称,这项技术可能的应用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3D打印人体组织样本来测试药物,或者用于开发只适合某一特定病人的药物,以尽可能地减少药物副作用。
2015-10-22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