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

量子最新快讯,36氪聚合所有量子相关的新闻快讯,并为你提供最新的相关资讯。
本次共找到 214 条【
量子
】相关快讯
硅基半导体自旋比特实现超快调控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郭国平教授、李海欧教授等人与国内同行以及本源计算有限公司合作,在硅基锗点中实现了自旋比特操控速率的电场调控,以及自旋翻转速率超过1.2GHz的自旋比特超快操控,该速率是国际上半导体点体系中已报道的最高值,对提升自旋比特的品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期刊《纳米通信》上。(科技日报)
2023-05-09
纠缠光源在芯片上集成,有望成为可编程光处理器基本组件
德国和荷兰科学家组成的国际科研团队首次将能发射纠缠光子的光源完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将光源的尺寸缩小到目前设备的1/1000以下,实现了更长时间的稳定性、可扩展性,同时也能进行大规模生产,有望成为可编程光处理器的基本组件,降低技术应用的成本。相关研究刊发于17日出版的《自然·光子学》杂志。(财联社)
2023-04-21
工信部:推动6G、光通信、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工信部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赵志国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加快技术产业创新,推动6G、光通信、通信等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突破,加大人工智能、区块链、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一批“卡脖子”关键领域,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中国网)
2023-04-20
科学家成功控制“光”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的科学家首次展示了识别和操纵少量相互作用的光子(光能包)的能力,这些光子具有高度相关性。这一史无前例的成就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研究人员表示,通过证明可识别和操纵光子束缚态,新研究朝着将光用于实际用途迈出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同时,可应用同样的原理来开发更高效的设备,以提供光子束缚态,这将在生物研究、先进制造、信息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科技日报)
2023-03-22
国产首个芯片“冰箱”投入使用
据安徽省计算工程研究中心消息,国产首个用于保存芯片的高真空存储箱研制成功,并投入国内首条芯片生产线使用。据介绍,芯片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需要经过复杂的系统生产过程,像环境温度、洁净程度、噪声及微小杂质颗粒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采用自主研发的芯片高真空存储箱来放置芯片,可避免这一问题发生。(财联社)
2023-03-17
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兆比特率密钥分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徐飞虎等与上海微系统所、济南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单位的科研人员合作,通过发展高保真度集成光子学态调控、高计数率超导单光子探测等关键技术,首次在国际上实现百兆比特率的实时密钥分发,实验结果将此前的成码率纪录提升一个数量级。该成果于3月14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光子学》。(央视新闻)
2023-03-14
我国科学家首创开放式新架构实现615公里光纤通信
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袁之良团队首创密钥分发开放式新架构,采用光频梳技术,成功实现615公里光纤通信。该架构在确保通信安全性的同时,能大幅降低系统建设成本,为我国建设多节点广域网络奠定基础。相关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新华社)
2023-03-09
计算公司“玻色”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
36氪获悉,光计算公司“玻色”完成新一轮亿元级融资,由北京中移数字新经济产业基金、华控基金联合领投,盈富泰克、朝科创等机构跟投。据介绍,资金将持续用于公司实用化光计算平台的研发、产品化和市场拓展。本次中移基金等产业方资本的加持也将助力加速公司光计算平台的实用化应用落地。
2023-03-08
工信部: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今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未来产业是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实现引领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将研究制定未来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布局人形机器人、元宇宙、科技等前沿领域,全面推进6G技术研发。我们也鼓励地方先行先试,加快布局未来产业。(第一财经)
2023-03-01
扭转显微镜可视材料内电子波
据最新一期《自然》杂志发表的研究,以色列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型扫描探针显微镜,即扭转显微镜(QTM),它可以创造出新的材料,同时观察其电子最基本的性质。这项研究为材料的新型实验开辟了道路。(科技日报)
2023-02-28
中金:我国通信网络或将加速布局,满足对信息安全的刚性需求
36氪获悉,中金公司研报认为,通信目前已具初步商用条件,我国积极建设保密通信网络。我国积极推进京沪干线/武合干线/北京城域网/合肥城域网等地面通信网络的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牵头研制“墨子号”通信卫星并实现跨越4600公里的星地密钥分发。我们认为,网络信息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随着标准体系完善及产品集成化发展,我国通信网络或将加速布局,满足政府、金融、电力等领域对信息安全的刚性需求。
2023-02-28
我国科学家首次在实验中实现模式匹配密钥分发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陈腾云等与清华大学马雄峰合作,首次在实验中实现了模式匹配密钥分发。模式匹配密钥分发协议是清华大学马雄峰研究组于2022年提出的一种新型测量设备无关密钥分发协议,相较于原始的测量设备无关协议,它可以很大程度提高成码率;相较于双场密钥分发协议和相位匹配协议,它无需复杂的激光器锁频锁相技术,节省成本且降低了实际应用难度,同时对环境噪声有更好的抗干扰能力。(新华社)
2023-02-09
日美欧加将成立技术国际协会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东芝、丰田汽车等参与的旨在利用技术推动产业振兴的日本国内行业团体1日宣布,将与美国、欧洲及加拿大的团体共同成立国际协会,推动技术的普及。(财联社)
2023-02-01
两个光源首次实现力学纠缠,为技术的商业利用打开大门
丹麦和德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携手解决了一个困扰科学家多年的问题——在两块纳米芯片上,首次同时控制两个光源,并让其实现力学纠缠。最新进展对硬件的突破性应用至关重要,将促进技术发展到更高水平,是计算机、加密和互联网加速“化”的关键一步,将为技术的商业利用打开大门。(科技日报)
2023-01-29
之歌在纳斯达克上市,募资总额将达4672万美元
之歌25日正式在美国纳斯达克挂牌上市,股票代码“QSG”,发行价为每ADS(美国存托股票)12.50美元,共计发行325万股ADS,募资总额4063万美元,假设承销商全数行使超额认购选择权,募资总额将达4672万美元。之歌旗下包括启牛学堂、讲真、千尺学堂等多个学习平台。截至2022年11月30日,之歌累计注册用户约为 7,510万,截至2022年6月30日止的财年,之歌付费用户达110万人次,营收为28.68亿元(约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的17.6亿元增长63%,并实现经调整净利润5800万元。(财联社)
2023-01-26
“图灵”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36氪获悉,近日,国内光芯片及光计算产业化企业“图灵”宣布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由“国家队”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领投,华控基金、东证创新、联想创投等跟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芯片量产能力打造、全栈产品的技术研发、以及面向行业应用的产业化推进。
2023-01-18
多光子非线性干涉首次实现
日前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任希锋研究组与国外同行合作,基于光集成芯片,在国际上首次展示了四光子非线性产生过程的干涉。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光学权威学术期刊《光学》上。这一成果成功地将两光子非线性干涉过程扩展到多光子过程,为新型态制备、远程计量以及新的非局域多光子干涉效应观测等应用奠定了基础。(科技日报)
2023-01-17
激光退火仪在国内首条芯片生产线上投入使用
从安徽省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国内首个专用于芯片生产的MLLAS—100激光退火仪已研制成功,可解决芯片位数增加时的工艺不稳定因素,像“手术刀”一样精准剔除芯片中的“瑕疵”,增强芯片在向多比特扩展时的性能,从而进一步提升芯片的良品率。据了解,该激光退火仪由合肥本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完全自主研发。(科技日报)
2023-01-04
巴拿马政府拒绝加拿大第一公司提出的要求
巴拿马工商部周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巴拿马政府拒绝了加拿大矿业公司第一的法律诉讼,即避免停止运营铜矿Cobre Panama。此前第一表示,其铜矿Cobre Panama目前正在正常运营,已恢复与巴拿马政府的正式谈判,以解决该矿运营纠纷。 (路透社)
2022-12-31
欧盟拟全面推进技术战略,建设泛欧通信网络
近日,欧盟“欧洲技术旗舰计划”官网发布《战略研究和行业议程(SRIA)》初步报告,统筹目前欧洲正在进行所有的技术工业和研发计划,全面推进技术战略。在通信领域,明确未来三年欧洲将推进部署多个城域QKD网络和具有可信节点的大规模QKD网络,实现基于欧洲供应链的QKD制造等,中短期内逐步实现区域、国家、欧洲范围和基于卫星的保密通信网络(QKD)部署,长期目标是开发全欧洲范围的网络。(证券时报)
2022-12-01
俄罗斯大型企业将于明年获得电话
《俄罗斯商业咨询日报》报道,俄罗斯铁路公司和俄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2023年将可以使用首批电话。电话是一个装有密钥生成和分发系统的服务器或者工作站,也是使用了加密信息保护手段的IP电话。这是由莫斯科大学国家技术倡议相关中心及制造商InfoTeCS公司研制的产品ViPNet QSS。据认为,通信可有效防止蓄意恶意入侵,因为它是由加密协议进行加密。(财联社)
2022-11-18
新超导比特“独角兽”面世,以99.9%的置信度实现逻辑门
来自芬兰阿尔托大学、欧洲计算公司IQM和芬兰国家技术研究中心的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通讯》杂志上发表论文称,他们研制出了一种新的超导比特“独角兽”,旨在提升计算的准确性,并以99.9%的置信度利用“独角兽”实现了逻辑门,这是构建商用计算机的重大里程碑,最新研究有望推动计算机的应用。(科技日报)
2022-11-17
日本新研究助力光计算机开发
日本东京大学、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等机构参与的一个研究团队日前发布联合公报说,他们利用纠缠,找到了能够自由控制光脉冲波形的方法,这将有助于光计算机等技术的开发。据公报介绍,优秀光源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激光的发明大大促进了科技发展。能以任意脉冲波形输出激光的任意波形发生器是目前通用性最高的光源之一,但将这种任意波形发生器用于技术开发则存在局限性。(新华社)
2022-10-31
“扑浪”获东方嘉富领投Pre-A轮投资
36氪获悉,近日,深圳扑浪半导体有限公司完成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东方嘉富领投,苏州毅和、北汽产投、中开院国美天使基金的联合投资,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产品研发和产能扩张。扑浪主要研究半导体点发光材料及点应用产品,其产品可广泛应用于光电子、微电子、新型显示、第三代半导体、传感器、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等领域。
2022-10-27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揭晓,三位信息科学家获奖
北京时间10月4日17:45,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Alain Aspect、John F. Clauser 和 Anton Zeilinger,以表彰他们在信息科学研究方面作出的贡献。
2022-10-04
智能通行服务平台“炬核ETC”上线百度地图
出行科技打造的“炬核ETC”智能通行服务平台日前在百度地图、百度小程序等多个用户端上线。据官方介绍,该平台为智能通行服务的聚合平台,集成各地产品与服务,形成多样化车主权益服务。“炬核ETC”平台为广大私家车主、营运行业用户提供便捷申领、售后以及个性化定制的ETC智能通行解决方案。出行科技与百度在网约车、汽车服务、智能硬件等多方面均有合作。
2022-09-21
全球首款“北斗手机”发布
36氪获悉,9月18日,在2022中国—东盟卫星应用产业合作论上,全球首款“北斗手机”发布。这款手机由北方雷科(安徽)科技有限公司推出,通过北斗技术和技术融合,采用国际首创北斗通导加密一体化技术,支持全天候、全天时信息传输,具备“不换卡、不换号、不限运营商”4G/5G/北斗短报文自适应加密通信的能力。相关负责人介绍,北斗手机将为应急指挥、城市安全、边防海岛、海洋渔业等场景应用,提供更加泛在、更加安全的整体解决方案。
2022-09-18
我国规模最大城域网正式开通
安徽合肥城域网日前正式开通,密钥分发网络光纤全长1147公里,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应用最全的保密通信城域网。2021年8月,合肥城域网建设正式启动。依托电子政务外网,合肥城域网包含8个核心网站点和159个接入网站点,可为市、区两级党政机关提供安全接入服务和数据传输加密服务,全面提升电子政务安全防护水平。(人民日报)
2022-09-06
我国学者实现误差容忍高安全密钥分发
近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提出了兼具高稳定性和高安全性的误差容忍测量设备无关密钥分发协议,并从安全性分析和实验验证两方面证实了该协议对源端非理想特性具有极强的容忍能力。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在线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光学》上。这项成果极大地推进了测量设备无关密钥分发技术的实用化进程,也为密钥分发技术真正走向无条件安全奠定了理论和实验基础。(科技日报)
2022-08-25
速卖通举办首届国货品牌出海季
36氪获悉,8月18日消息,速卖通将举办首次国货品牌出海季(Mega Brand Sale),活动于8月22日开始,将持续5天。此次国货品牌出海季就将有642家国货品牌集体亮相,其中泡泡玛特、倍思、安克等32家国货品牌将在速卖通向海外消费者首发新品。
2022-08-18
我团队首次实现独立存储器间的远距离纠缠
7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潘建伟及其同事包小辉、张强等,将长寿命冷原子存储技术与频率转换技术相结合,采用现场光纤在相距直线距离12.5公里的独立存储节点间建立纠缠。相关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日前发表在《物理评论快报》上。(科技日报)
2022-08-08
英飞凌与Oxford Ionics携手开发离子阱处理器
36氪获悉,英飞凌科技股份公司和Oxford Ionics宣布双方将携手打造完全集成的高性能处理器(QPU)。据了解,英飞凌和Oxford Ionics的终极目标是,在五年内提供具有数百比特的完全集成的处理器,并将它们通过Oxford Ionics的联网技术连接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超级计算集群。
2022-07-21
我国科学家在高安全密钥分发网络方面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密钥分发网络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科研团队实现了抗环境干扰的非可信节点密钥分发网络,全面提高了密钥分发网络的安全性、可用性和可靠性,向实现下一代网络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央视新闻)
2022-07-20
我研究团队揭示电荷转移过程中核效应重要作用
记者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物理学院赵瑾教授研究团队与北京大学李新征教授合作,发现固体-分子界面的超快电荷转移与质子的动力学有很强的耦合,揭示了电荷转移过程中核效应的重要作用。这项成果一方面揭示了分子-固体界面超快电荷转移过程中氢键网络的形成与核效应的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也为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核动力学与电子动力学的耦合提供了新的工具。(科技日报)
2022-06-24
东芝在芝加哥建成近200公里长的密钥分发网络
当地时间6月16日,美国芝加哥交易所(CQE)科学家宣布,首次使用密钥分发网络(QKD)来连接芝加哥市和郊区的实验室。目前,东芝已在这条近200公里长的密钥分发网络进行安全试验。东芝和美国芝加哥交易所在今年4月宣布,启动一条密钥分发网络链路,使用东芝的多路复用QKD单元,以连接芝加哥大学与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ANL)。(澎湃)
2022-06-17
英特尔:部署到2030年抗安全战略,抵御攻击
随着计算的快速发展,计算机未来可能会破解现有加密技术。为了提高安全性,英特尔宣布了一项新的服务Project Amber,可以为各类组织提供云端、边缘和本地环境中具有可信度的远程身份验证。该公司计划在2022年下半年启动Amber项目的用户试点,并在2023年上半年全面上市。同时,英特尔推出到2030年的抗加密战略,该战略将从第三代英特尔Xeon可扩展平台开始,以应对计算机构成的威胁。(澎湃)
2022-05-13
中科大团队首次实现光子偏振态的可集成固态存储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周宗权研究组基于自主加工的激光直写波导,实现了光子偏振态的可集成固态存储,存储保真度高达99.4±0.6%,显著推进了可集成存储器在网络中的应用。这项研究为基于偏振编码构建网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可集成器件的噪声抑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滤波自由度,对于可集成存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科技日报)
2022-05-09
清华首次实现四体“薛定谔猫”态,有助计算与网络
近期,清华大学团队在微波信息处理领域取得进展,首次借助超导电路,成功制备相干态飞行微波光子的多体“薛定谔猫”态,使基于微波光子的网络和模块化计算成为可能。(澎湃)
2022-04-25
我国科学家实现百公里距离直接通信
日前从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获悉:北京信息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龙桂鲁教授团队和陆建华教授团队合作,设计和实现了一种相位态与时间戳态混合编码的直接通信新系统,成功实现100公里的直接通信。这是当前世界上最长的直接通信距离。(人民日报)
2022-04-14
英特尔将向美国能源部提供计算试验台,加速研发设备
近日,美国能源部宣布与英特尔合作,加速研发设备与材料。英特尔将向美国能源部阿贡国家实验室交付其首个计算试验台。该实验室是美国能源部国家信息科学研究中心Q-NEXT的主实验室。前述试验台将是安装在阿贡工厂的第一个主要组件,该工厂用于制造和测试新的材料和设备,预计于2022年完工。(澎湃)
2022-04-13
清华首次实现100公里直接通信,有助城际直接通信
近日,清华大学团队首次实现通信距离达到100公里的直接通信新系统,这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直接通信距离,有助于实现无中继条件下城际直接通信。清华大学物理系龙桂鲁教授于2000年提出直接通信的首个协议。直接通信以态作载体来编码和传输信息,是保密通信的新范式。直接通信将噪声信道下的可靠通信发展为噪声和窃听信道下的可靠和安全通信。(澎湃)
2022-04-11
尔湾科技品牌升级为“之歌”
36氪获悉,尔湾科技宣布品牌正式升级为之歌,升级后之歌将作为一家终身学习平台。同天,之歌旗下终身学习平台讲真正式亮相。据了解,目前,之歌还立足“人民阅读”知识经济全媒平台的SaaS全流程服务,在为用户提供深度阅读资源层面,展开全面合作。
2022-03-30
模拟重大突破,我科学家首次测得第二声衰减率
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了解到,中国科大在模拟领域获重大突破——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团队基于超冷锂—镝原子模拟平台,首次测得第二声的衰减率(声扩散系数),并以此准确测定了体系的热导率与粘滞系数。(科技日报)
2022-02-08
计算模拟时间大幅缩短,加速十亿倍
近日,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研究团队声称,已经大大缩短模拟光计算机的时间,比以往方法加速约10亿倍。相关成果发表于《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与此同时,其他声称具有“霸权”的实验团队,如谷歌的计算团队,也正在改进这类实验经典算法的模拟。(澎湃)
2022-01-31
新材料可在室温下进行“翻转”,有助开发下一代计算新模式
据最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报道,美国密歇根大学开发出一种半导体材料,可在室温条件下实现从导体到绝缘体的“翻转”,有助于开发新一代设备和超高效电子设备。(科技日报)
2022-01-25
谷歌母公司将分拆出新公司,名为“沙箱”
据报道,科技团队Sandbox将从谷歌母公司Alphabet分拆出来,成为一家独立的技术公司。Sandbox中文译作“沙箱”, 是一个计算机专业术语。在网络安全中,“沙箱”指在隔离环境中,用以测试不受信任的文件或应用程序等行为的工具。Sandbox团队由谷歌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创立,四年多来由企业家杰克·希达里领导至今。(澎湃)
2022-01-14
我国实现硅基自旋比特的超快操控,速率创国际最高记录
国内半导体计算再迎新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与美国、澳大利亚研究人员及本源共同合作,实现硅基自旋比特的超快操控,自旋翻转速率超过540MHz——是目前国际上已报道的最高值。研究论文发表在1月11日的《自然⋅通讯》期刊上。(澎湃)
2022-01-13
百度平台2.0发布,打造时代操作系统
36氪获悉,2021百度AI开发者大会期间,百度首席技术官王海峰正式发布百度平台2.0。百度研究院计算研究所所长段润尧表示,百度平台可降低计算学习与应用的门槛,加速推动计算在化学、金融、材料等领域的应用。
2021-12-28
计算云平台上线“祖冲之二号”同款计算指令集
12月2日,中国科学院信息与科技创新研究院计算云平台公布了用于计算物理系统远程调控的指令集QCIS,这意味着云平台将支持用户远程调用其开放接口,在真实计算原型机上进行“云端”编程实验。(澎湃)
2021-12-03
打破霸权: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团队再获 2021 年度 ACM“戈登・贝尔”奖
根据江苏科技官方消息,11 月 19 日凌晨,在全球超级计算大会(SC21)上,国家超级计算无锡中心、之江实验室、清华大学、上海科学研究中心等单位联合研发的神威模拟器 (SWQSIM),摘得 2021 年度 ACM“戈登・贝尔”奖。(IT之家)
2021-11-21
36氪APP让一部分人先看到未来
36氪
鲸准
氪空间

推送和解读前沿、有料的科技创投资讯

一级市场金融信息和系统服务提供商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